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政府公报 > 政府公报详细页

锡林郭勒盟诚信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4-12-16
字号: 打印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动向社会介绍锡林郭勒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盟委宣传部举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锡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锡林郭勒盟诚信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盟委宣传部副部长萨楚仁、盟委政法委副书记高云峰、盟发改委副主任杨静、盟司法局副局长其木格、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原道勇介绍锡林郭勒盟落实诚信建设工程方面取得的成效。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内蒙古日报驻锡记者站、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驻锡记者站、锡林郭勒融媒体中心。

  首先请其木格女士进行介绍。

  下面我介绍政务诚信领域重点任务进展情况。

  (一)落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推行“柔性执法”,建立“六张清单”(不予处罚清单、从轻处罚清单、减轻处罚清单、可以不予处罚清单、免于行政强制措施清单、从重处罚清单),归集行政执法事项5639项,动态调整公布不予处罚事项清单632项、从轻(减轻)处罚事项清单995项、免于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32项。完成34个盟直部门权责清单的合法性审核备案。完成全盟7000余名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执法培训。建立执法部门年度监督执法重点计划库,制定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实施办法,盟本级选聘23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和19个基层联系点参与“嵌入式”执法监督和涉企专项执法监督工作。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季通报制度,下发通报3期,下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1份。开展实地督察12次,对14个地区和部门的1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要求按程序整改,已整改完成13件。盟本级30个行政执法单位全部公开并完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备案,备案率100%。

  (二)加强失信行为排查整治。印发工作方案,对4个方面23种情形失信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定期督办调度。截至目前,排查失信问题118件(其中政务失信问题107件、商务失信问题3件、社会失信问题8件)、涉及金额4.2亿元,全部整改完成。其中,各地各部门自查问题81件、“蒙企通”平台转办企业反映问题6件、自治区监督贯通平台转办1件政务失信行为全部整改完成;受理涉府执行案件30件全部办结。

  (三)不断深化拓展“十公示”工作。全面梳理归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10类信息,已归集公示10类信息176767条,并全量上传至信用中国(内蒙古)和内蒙古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进行公开查询。

  (四)着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自治区发布的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中的87个单办理事项,我盟均已按照要求认领发布完成,累计产生办件28363件。推出了1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件事”,超额完成自治区交办的2个本地特色“一件事”目标。创新推出政务服务、拖欠工资、道路雪阻、供热服务等四个高频领域12345热线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政务服务、拖欠工资、道路雪阻领域诉求同比减少20%以上,供热类诉求同比减少67%以上。

  (五)强化政务诚信学习培训。将诚信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年度宣讲重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培训内容,全盟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诚信建设内容开展专题学习543次。建立14类重点人群诚信档案,其中包括公务员14837人、事业编34139人,同时加强信用核查。

  感谢其木格女士的发布。

  下面请杨静女士进行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根据《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锡署发﹝2024﹞61号),商务诚信领域共部署10项任务,通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11月底,一是诚信档案实现应建尽建。我盟已建立全部经营主体诚信档案156368个,同比增加11559个。二是全面梳理告知许可事项。梳理我盟可纳入告知承诺制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5项,清理全盟2021年以来行政规范性文件480件,做到全面梳理。三是重点行业分级分类实现全覆盖。在科研、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等17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信用评价并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在完成了自治区诚信工程方案要求领域的基础上我盟开拓了物业、供用电服务2个领域。四是全面推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持续对诚信主体采取提供便利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等激励措施;制定了“信易+医疗”、“信易+生态环境保护”、“信易+入园”、“信易+旅游”、“信易+日常监管”、“信易+安全生产”、“信易+消费”、“信易+政府采购”、“信易+政务服务”、“信易+公共法律服务”、“信易+民政业务(养老、慈善、救助)”、“信易+体检”、“信易+诚信纳税”等13个信用应用场景方案,切实让守信者享受到信用红利。对失信主体采取限制工程招投标、限制政府采购、限制高消费、限制项目投资等惩戒措施,做到了“让守信者处处收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五是建立信用“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事前”共归集承诺信息248997条,同比增加106249条。“事中”在交通运输、财税管理、金融等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事后”开展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六是大力开展失信集中整治和信用建设。在商业欺诈、合同违约、拖欠账款、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劣商品、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偷逃骗税、套取项目资金等8个领域开展商务诚信失信集中整治行动,维护公平诚信市场秩序。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水利等3个重点领域开展了涉企技术服务行业信用建设。七是积极推广“信易贷”工作。归集纳税、水、电、气、不动产等6大领域融资信用信息526.12万条,同比增加43.75万条。“信易贷”平台实名认证企业16703家,同比增加16525家。八是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实现。在全区率先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同达工作机制,通过“两书同达”机制办结295件。共为48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成功修复935次,即申请即修复,达到了失信主体“去存减增”的目的。九是以行业自律提升商务诚信内在动力。全盟8家直属国资企业持续推进民企、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和农牧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对拖欠账款、工资“应付尽付、应付快付”,对相关投诉举报“应查尽查、能处则处”。全盟79家行业协会商会已全部制定诚信自律公约,同时签订《社会组织诚信自律信用承诺书》。十是组织诚信宣传和培训。开展了全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暨贯彻落实诚信建设培训会、“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培训活动、“信用宣传‘五进’活动”等,宣传诚信经营理念,优化商务诚信文化环境。

  感谢杨静女士的发布。

  下面请萨楚仁女士进行介绍。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按照此次新闻发布的要求,由我介绍全盟社会诚信领域工作进展情况。盟委宣传部作为社会诚信建设牵头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月调度各部门工作进展,确保社会诚信领域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建立重点人群诚信档案,及时公开披露严重失信主体相关信息。

  14类重点人群全部建立诚信档案,归集信息21.7万条。及时公开披露严重失信主体信息,锡林郭勒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归集公示行政处罚信息45377条,黑名单信息9条,列入异常名录企业2999户,全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784户,并在信用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网站上公示。2024年截至目前,公示状态信息总量为3930人次,其中失信被执行人(自然人)3457人次、失信被执行人(法人及其他组织)473人次。发布状态限制高消费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相关责任人4761人次。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法人及其他组织)71人次,限制高消费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相关责任人810人次。盟旗两级媒体发布失信典型案例52篇。  

  对失信突出问题进行起底整治,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盟委依法治盟办、盟委宣传部、盟发改委分别印发《锡林郭勒盟诚信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4年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和工作措施》《锡林郭勒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任务分工》等文件,对分管领域失信问题开展排查整治。截至目前,排查出虚报冒领资金问题2件、过度诊疗问题2件、拖欠职工工资问题3件、违规开办考培机构问题1件,均已得到整治和解决。

  锡林郭勒盟中院出台《锡林郭勒盟中级人民法院强化执源治理推进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协调运行实施办法(试行)》,印发《关于全过程督促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的通知》,推行为自动履行全部债务的当事人出具“履行完毕证明”等举措,制定全盟法院《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修复办事指引》,向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发放履行完毕证明4929份,帮助当事人获得相应社会信用评价。

  三、规范信用修复,建立信用修复社会鼓励和关爱机制,打造诚信标杆企业

  盟发改委印发《锡林郭勒盟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制度实施方案》《锡林郭勒盟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信用修复的范围、途径、流程修复失信主体信息。

  截至目前,成功修复失信企业信息935条;屏蔽失信被执行人(自然人)449人次,撤销限制高消费(自然人)1585人次;屏蔽失信被执行人(法人及其他组织)63人次,撤销限制高消费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相关责任人253人。

  我盟近三年多次受到行政处罚未纠正的市场主体共计15户。其中,10户企业已全部完成信用修复,5户企业暂未完成修复。

  截至目前,全盟共有诚信达标企业11128家、诚信示范企业74家。52家企业申报了“蒙”字标认证。

  四、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宣传工作,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平台刊播刊发诚信建设相关报道50余篇(条);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等自治区媒体平台刊播刊发诚信建设报道90余篇(条);盟旗两级媒体开设“诚信立形象 实干开新局”等专栏专题,持续推出诚信建设相关报道1220余篇(条)。  

  将诚信文化融入北疆文化理论研究,征集理论研究课题15个,全盟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诚信建设内容开展专题学习543次。

  将诚信建设纳入年度文艺创作主题,创编好来宝、小品、情景剧、歌曲等文艺作品,制作播出以锡林郭勒诚信典型人物事迹改编的广播剧《治沙愚公》《诚信之光》。开展诚信文化主题征文活动,在锡林郭勒日报《额吉淖》副刊刊发社会诚信主题优秀文学作品共3期,在“锡林郭勒文艺”微信公众号诚信文化专栏发布作品4期。

  举办诚信建设专题宣讲,截至目前,开展诚信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相关活动8场,受众1300余人。“红书包”宣讲小分队在全盟共开展诚信宣讲380场,受众1.7万余人。全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基地)开展“扬诚信之风 结诚信之果”“诚信我先行”“弘扬诚信文化 推进诚信建设”等文明实践宣传宣讲活动230余场,覆盖人群3.2万余人。制作“诚信建设”系列海报13期55条,全盟室内外电子显示屏累计滚动播出6.2万余次,新媒体平台点击量达4万余人(次),印制张贴公益海报1600套1.13万张。

  选树诚实守信类先进典型自治区级1人,盟级2人。

  盟委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网络名人队伍联络统战和文明引导工作的通知》,制定《锡林郭勒盟属地网络名人队伍联络统战和文明引导工作规则》。组织开展涉诚信建设网上巡查,密切关注涉诚信领域舆情动态。在互联网企业开展诚信宣讲活动进企业。开展网络文明进社区活动,与网络名人签订网络诚信承诺书,加大网上诚信文明的宣传力度。在“网信锡林郭勒”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诚信建设相关信息60余条。

  盟社科联征集诚信建设方面讲题4个,开展诚信建设社科普及讲座2场,受众145人。举办全盟社科学术诚信专题培训,全盟社科工作者2000余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培训。

  全盟各地各校将诚信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和师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修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管理办法》,盟教育局印发《锡林郭勒盟教育系统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工作方案》等。截至目前,全盟各校已开展诚信主题各类活动2100余场次。

  介绍完毕,谢谢!

  感谢萨楚仁女士的发布。

  下面请高云峰先生进行介绍。

  全区诚信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盟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司法公信领域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全盟司法公信领域建设专项组,坚持高位部署、靠前指挥、统筹推进司法公信领域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二是细化工作措施。在全面落实自治区工作举措的基础上,结合我盟实际,落实举措由9项增加至12项,增加26项具体工作,实现了任务和落实举措一一对应。三是突出制度引领。盟委政法委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先后制定出台《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保障措施》《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常态化联系机制》等3项措施,通过召开政法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广泛征集企业家的意见建议,推动全盟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截至目前,全盟司法公信领域建设专项工作已建立和完善制度机制46项,制定48个专项行动方案,有效推动了司法公信建设整体提质增效。我盟相关工作的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肯定。截至目前,司法公信领域建设12项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

  目前,全盟政法各单位均开通了涉企“绿色通道”,不断加大司法公开,提升执法司法工作透明度,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盟政法各单位常态化开展“开放日”“接待日”活动269次,“法律六进”活动370次。盟直政法各单位落实联合防范惩治虚假诉讼工作机制,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持续加强对虚假诉讼的打击力度。盟中级人民法院完善涉企冤错案件纠正机制,调整涉产权和企业权益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小组,制定印发《涉产权和企业冤错案件甄别纠正机制实施方案》。政法各单位进一步加强执行联动机制建设,盟中级人民法院与盟公安局会签关于《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的实施细则》,严厉打击拒执违法犯罪,不断提升执行质效,从而有效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全盟法院截至目前共移送拒执案件线索17件,公安机关已立案11件,破案6件,切实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

  法院系统积极拓宽网上查询渠道,实现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99.95%。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快速立案5593件,结案5006件,为8家企业缓交诉讼费370余万元。制定下发“蒙马奔腾2024-执信攻坚”行动方案,重点围绕涉府、涉企、涉民生、涉金融领域四类案件强化执行。

  检察系统制发检察护企、检护民生等多个专项行动,对民事案件“四超”问题和扣押、冻结企业财产的案件以及“久审不结”涉企案件进行监督检查,发送检察建议4份。走访企业41家,征求意见11条,为企业量身打造“检察送法”需求清单,办理涉农民工讨薪案件17件,引导和解5件,支持起诉8件,帮助农民工讨薪159万元。

  公安系统制定了《全盟公安机关“昆仑2024”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盟共立食药环类案件106起,破案83起。盟旗两级公安机关累计召开警企恳谈会等20余次,进一步畅通了沟通协作渠道。全力推进公安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户籍派出所“一站式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工作,进一步简化了办事流程,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司法行政系统持续加强对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指导,目前全盟45个律师事务所、629名执业律师、12家公证处的24名公证员以及9名司法鉴定人已全部建立电子诚信档案,提前完成司法公信领域相关工作任务。

  感谢高云峰先生的发布。

  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报所在媒体名称。

  问题1:现在全盟公务员、事业编全部建立了诚信档案,并开展信用核查,能不能具体介绍下信用核查工作情况?

  请其木格女士回答。

  答:好的主持人。实际上,我盟在今年五月已经实现了全盟公务员、事业编诚信档案建立全覆盖。在信用核查方面,盟委组织部7月8日印发《关于做好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锡党组办字〔2024〕59号),要求推荐地区单位在征求信用管理部门意见基础上进行推荐。在全区“两优一先”、坚强堡垒模范支部推荐和全盟“两优一先”评选过程中,对个人和党组织的失信情况征求人民法院的意见建议。盟人社局5月14日转发自治区人社厅《关于开展全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诚信促进行动的通知》,对事业单位人员在评优评先、职务聘任等9个方面提出查询信用信息的要求。截至目前,向自治区征求社会信用记录10264人,其中2人曾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现已履行完法院生效判决且失信限制期已过。

  问题2:信用修复工作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领域都有提到,这项工作目前成效如何呢?

  请杨静女士回答。

  感谢记者提问,我盟已在信用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网站建立相关失信信息信用修复指引。印发《锡林郭勒盟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制度实施方案》(锡发改财金字〔2024〕3号),在全区率先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同达工作机制,通过“两书同达”机制办结295件。印发《锡林郭勒盟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的实施方案》(锡发改财金字〔2024〕8号),已实现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结果共享和互认。开展失信修复大起底工作。摸底全盟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信息底数,分解任务集中进行信用修复。截至11月底,我盟符合条件的2000余条企业失信信息已全部恢复正常信用记录(含达到最长公示期自动停止公示);符合修复条件的近百条行政事业单位失信信息完成修复;共为43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成功修复近千次。在异常经营名录信息修复方面。市场监管部门按照“谁列入、谁移出”的原则,落实好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记载状态、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移出工作。通过线上途径受理申请,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2021年至今,全盟移出异常经营名录企业675户,同比增加555户。严重主体失信名单修复方面。目前共分为7类,由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部门进行修复。一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截至11月底,已修复4501人次,同比增加722户。二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我盟涉及1家,2023 年4 月4 日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的期限为3年,不符合修复条件。三是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名单。全盟共8户,均尚不符合修复条件。四是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截至11月底,移出328户,同比增加311户。其他,包括统计、安全生产、社会组织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暂未产生。

  问题3:锡林郭勒盟市场监管部门是如何创新模式,助力企业信用修复的?

  请原道勇先生回答。

  答:信用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本。企业未按时报送公示年报、错填年报信息、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失信行为都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一旦被打上“失信”标签,在办理银行贷款、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都将受限。为助力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降低失信情况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锡林郭勒盟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政策,加强信用修复引导,优化信用修复服务。

  一是全面规范统一市场监管部门信用修复的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和办理流程,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公示信用修复咨询电话,帮助企业及时改正,重塑信用。对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开展诚信教育,集中提醒和业务指导,减少失信主体存量,控制失信主体增量,营造诚信市场氛围。

  二是以包容审慎为原则,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纠错、主动修复机制,提升信用修复“网上办”便利度和办结率,鼓励企业网上便捷完成信用修复,探索“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信用修复模式,推进信用修复“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办理流程。今年以来,全盟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办理信用修复4659户,其中通过网上办理4476户,全盟信用修复网办率为96.07%。

  在此,提示广大市场主体在出现失信行为后要及时申请信用修复。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市场主体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填报信用信息修复所需的信息和相关材料,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审核后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恢复市场主体正常记载状态,及时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

  问题4:司法公信领域建设工作中取得哪些突出亮点?

  请高云峰先生回答。

  政法委发言人:感谢您的提问。诚信建设工程司法公信领域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盟各级政法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减负基层,轻装上阵。在制度建设、专项行动等方面坚持顶层设计,由盟委政法委和盟直政法各单位统一制定,在盟旗两级政法单位内统一实施,为基层减负的同时,确保全盟上下步调一致,同步推进。盟委政法委积极探索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方式方法,及时将新思路新做法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有力举措,其中《坚持“三个同步”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三项举措助推司法公信任务落地落实》《守好诚信建设最后一道防线》等相关典型经验,得到自治区诚信建设工程办公室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肯定和支持,被中共中央、自治区级媒体广泛刊登和推广。

  (二)集中攻坚,高效执行。全盟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公正高效规范文明执行,部署开展“蒙马奔腾2024-执信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执行工作质效,截至目前执结各类案件5808件,执行完毕率78%,执行到位资金超18亿元,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自治区高院的满分要求。

  (三)积极作为,化解难题。聚焦“送达难”“耗时长”等痛点问题,锡林郭勒盟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区率先与锡林郭勒盟司法局、律师协会开展法律工作者电子名址库建立工作,推动法律文书送达工作以“住址”为中心的传统方式向以“网络地址”为中心的转变。目前已将全盟45家律师事务所308名律师和45家法律服务所111名法律工作者名址信息全部入库,可实现法律文书的“秒送”“秒收”。

  (四)检察护企,量身定制。全盟检察机关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以“护企五招”为工作抓手,采取严惩破坏公平竞争领域犯罪等14项重点工作举措,为企业量身打造“检察送法”需求清单、“一企一策”服务清单、“满意测评”问效清单等等。

  (五)守护知产,直通基层。检察机关在锡林郭勒盟肉类协会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络点,该项工作成功入选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案例”。

  (六)信息助力,提质增效。盟公安局积极争取到全区首个针对盟市级公安机关的调证平台授权以及平台信息共享权限,目前,可以实现点对点调取淘宝网、天猫、菜鸟等阿里巴巴旗下品牌平台的各类网络数据,为快速侦破案件提供了强大数据情报支撑。

  (七)积分管理,从严治警。盟公安局狠抓队伍管理,印发了《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2+3积分制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方案》,在全区首次提出积分制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已完成全盟2600余名民警的政治素质考察及建档。

  司法公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下一步,盟委政法委将继续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把司法公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长期推进,强化督促全盟各级政法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以提升执法司法质效为根本,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和完善执法司法监督环节,切实提升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水平,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锡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锡林郭勒盟诚信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