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要思不惰、查不讳、改不停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8日 来源:共产党员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思不惰、查不讳、改不停的态度和行动,扎实推进作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常思常悟“思不惰”,持续坚定一心向党的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如同为心灵注入源头活水,能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浅尝辄止、不思不悟,就会在迷雾中迷失方向,陷入迷茫与困惑。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终身课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于表面,要沉下心来,逐字逐句研读,在反复咀嚼中领悟精髓,在深入思考中融会贯通。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对党的忠诚之心。同时,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会运用理论武器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政治高度看待每一项任务,站在全局角度思考每一个决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深查深剖“查不讳”,持续坚守清正廉洁的纪律底线。“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敢于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讳疾忌医,只会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在作风建设中,党员干部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剖析,敢于刀刃向内。主动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查找自身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要查找显性问题,更要深挖隐性问题;不仅要查找工作中的问题,还要查找生活中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真实地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党员干部的作风感受最直接、最深刻。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把群众的意见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依据,认真梳理、深入分析,找准问题的根源,为整改提供精准靶向。

真改实改“改不停”,持续厚植一心为民的宗旨情怀。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期盼。对于查摆出的问题,要列出详细的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一项一项抓落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在整改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同时,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