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政府公报 > 政府公报详细页

锡林郭勒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4-12-26
字号: 打印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动向社会介绍锡林郭勒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盟委宣传部举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锡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锡林郭勒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盟农牧局副局长贾振东、盟品牌建设促进中心副主任那日苏介绍相关工作成效。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内蒙古日报驻锡记者站、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驻锡记者站、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

  下面请贾振东先生进行介绍。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为主攻方向,着力在补短板、扬优势、强链条上下功夫,大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面推动农牧业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供给保障,夯实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根基

  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落实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面积、提产能上做文章,向耕地、科技、创新要单产、要效益,坚决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2024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2.73万亩,同比增加12.96万亩,粮食产量50.49万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全盟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95.19万亩,占全部基本农田的33%。

  积极探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认真落实自治区支持设施畜牧业发展若干措施,相继出台《锡林郭勒盟优质良种肉牛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促进浑善达克沙地及半农半牧区发展肉牛规模化舍饲养殖若干政策措施(暂行)》、《促进肉牛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暂行)》等扶持政策,超载牲畜通过舍饲圈养、托养代管、联户育肥、提前出栏等方式共解决超载牲畜95.7万羊单位。2024年盟本级安排1.6亿元,新建标准化畜棚20万平米,集中舍饲养殖基地67处、新增全年舍饲肉牛4万头。年内预计出栏牲畜872.02万头(只),肉类产量36万吨。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奶业振兴政策,成立奶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促进全盟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累计投资1.81亿元(上级1.54亿元、盟本级0.27亿元),全盟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盟奶牛存栏达32万头,年内牛奶产量将达到66.5万吨;奶马1.6万匹,马奶产量6000吨;奶驼0.22万峰,驼奶产量1800吨。全盟获得登记注册的传统奶制品小作坊发展到729家,SC食品生产企业36家,分别占全区的52%和60%。全盟加工80多种传统和创新奶食产品,年生产奶制品6万吨,实现年销售额约17亿元,带动就业人数6000余人。

  构建多元化饲草生产体系,建立饲草丰产区和匮乏区饲草产销对接机制,完善饲草储备体系建设、健全饲草交易价协调机制,全力稳定和平抑饲草价格,保障畜牧业发展优质饲草需求,提升区域性饲草料供给能力。到2024年,全盟天然打草场面积3000万亩,人工种草达120万亩,年草产量25亿公斤左右,建成全混日粮加工厂63处,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

  全盟基本形成以种畜场为核心、扩繁场为补充、核心群为支撑的现代畜禽育种繁育体系。建设了国家级核心育种场4处,其中肉牛3处,占全区首位,肉羊1处;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5处,占全区首位。盟级种牛场28处、重点种羊场10处,盟级肉牛核心群451群、肉羊核心群1500处,优质种畜年供种能力达5.5万头只。全盟建立划定9个保种场(区),其中国家级3处、自治区级5处、盟级1处。

  二、强链延链补链,补齐产业融合发展短板

  先后出台了《促进肉牛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暂行)》《锡林郭勒盟促进羊皮羊尾加工利用产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试行)》,着力“延链、补链、强链”,集中力量建设好4个农牧业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扶持壮大一批产业链领军企业,延伸肉牛、肉羊、奶业、马铃薯等产业链条,积极构建主导产业突出、上中下游衔接、优势特色彰显、集群效益放大的产业链体系。预计,2024年,全盟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亿元,肉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75亿元,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5亿元。全盟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4家,其中国家级5家、自治区级67家、盟级52家。

  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进,补齐短板弱项,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在牛羊肉精细分割、精品包装、熟食制品、酱卤食品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力,升级延伸生熟肉类、高端乳品、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等产业链,提高羊皮、羊毛、羊尾脂、骨血脏器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羊皮、羊尾脂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85%。

  我盟组建全区首个正处级品牌建设管理机构,专项推进全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打造“锡林郭勒盟羊”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和品牌零售渠道授权实施细则,向6家羊肉加工企业和4家销售渠道企业进行品牌授权,推动企业与牧户形成品牌共建、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提前锁定、全程追溯、订单收购羊源,以高于市场每公斤1.5元—2元的胴体价格与牧户签订合同,实现养殖端的溢价。建设官方线上渠道和官方前置仓及冷链物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产品溢价返补牧民机制。到2024年,“锡林郭勒羊”授权生产企业收购加工锡林郭勒羊110.9万只,生产品牌产品1.57万吨。官方线上渠道累计销售1288万元,前置仓累计入仓410.8吨,出仓395吨。制定出台“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制定出台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地方特色乳制品团体标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推出“锡林郭勒奶酪—中国人自己的奶酪”品牌口号,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动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2020年12月,“锡林郭勒奶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2022年6月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列入“中国乳业新势力年度影响力区域乳品品牌”称号。全盟牛羊产业“蒙”字标认证企业达到6个、区域公用品牌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个、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5个。“苏尼特羊肉”成为全区唯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助力增产增收,激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活力   

  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总结提炼区域服务中心模式、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模式、合作社联合服务模式、专项服务模式4种模式,在5个旗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支持服务组织拓宽服务领域,由耕、种、防、收四个方面的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拓展延伸,最大程度促进农业节本增效。2024年,新增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70万亩。

  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集中经营。2024年,认定家庭农牧场300家,规范合作社65个。选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辅导员120人。

  发展壮大农村牧区集体经济。一是持续巩固提升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嘎查村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产业经营等多种发展路径,丰富完善分配机制。2024年,全盟50%的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二是在全盟5个试点嘎查村推广“统种(养)共富”模式,推动土地集中经营、牲畜集中饲养,促进合作经营向共治共富转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2023年以来,在全盟50个试点嘎查村推进“三变”改革,促进农村牧区资源要素有效聚集,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高质量发展生态畜牧业,持续抓好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落实,让2.7362亿亩草原“带薪休假”。在西乌旗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带动草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型。

  下一步,我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统领,注重运用抓工业思维抓农牧业产业链培育、运用抓服务业思维抓农牧业经营,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解“地水种”瓶颈、提升“粮肉奶”质效上下功夫,扎实推进种养技术、种质保障、加工能力、装备水平、品牌打造、市场营销每个环节的工作,全力以赴转方式、调结构、强动能,大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夯实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基地建设。

  感谢贾振东先生的发布。

  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报所在媒体名称。

  问题1:打造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对于推动全盟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发展与农牧民致富增收有何促进作用?

  请那日苏先生回答。

  锡林郭勒奶酪,蒙古语称“察干伊德”,是锡林郭勒盟极具地方特色的优质美食,制作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魏时期。近年来,在自治区奶业振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盟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但由于锡林郭勒盟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主体以小作坊为主,存在生产能力薄弱、产品种类单一等不足,严重限制了向区外市场拓展及实现优质优价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锡林郭勒奶酪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打造“锡林郭勒奶酪—中国人自己的奶酪”品牌。2021年,盟委、行署启动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完成了品牌战略规划编制、视觉形象设计、宣传片制作,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23年9月,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在呼市正式发布。经过三年的扎实推进,品牌基础日趋稳固,影响力显著提升。2023年,锡林郭勒奶酪入选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2024年,锡林郭勒奶酪入选第三届乡村振兴品牌节品牌兴农典型案例,荣获内蒙古知名区域公用品牌荣誉。

  2024年,锡林郭勒盟进一步完善授权管理办法,严格品牌授权门槛,明确属地政府职责,品牌授权主体数量达到108家,授权主体生产奶酪产品2100多吨,销售额1.8亿元。通过建设锡林郭勒奶酪品牌产品追溯平台建设,实现产品溯源管理,提升消费者信心。

  2023年以来,委托国有公司陆续在呼市绿地蓝海大厦、将军衙署、白塔机场、塞上老街开设运营4家锡林郭勒奶酪官方旗舰店,在京东、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开设运营品牌官方店铺,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冷链物流运输降低授权主体的运输成本,为授权主体门头牌匾更换、产品包装升级补贴资金近60万元。今年以来,利用各类平台资源,推动品牌产品“进部委、进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推荐活动,扩大产品销售覆盖面,提高品牌“能见度”,为实现牧民增收、牧业增效、草原增绿,推动全盟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发展贡献品牌力量。

  好,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问题2:打造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对全盟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引领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请那日苏先生回答。

  肉羊产业是锡林郭勒盟基础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多年来,锡林郭勒盟三大肉羊品牌—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察哈尔羊各自开展品牌建设,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总体看未能建立有效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各地区、各企业往往以“单打独斗”的形式面对消费市场,品牌力量分散、产品边界不清晰、渠道建设落后。为了整合全盟肉羊产业资源,集聚形成更大品牌声量,对实现肉羊品牌溢价,推动锡林郭勒肉羊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2019年底,锡林郭勒盟委、行署组建筹备组,启动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拉开全盟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幕。2020年11月,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在北京正式发布,经过四年的扎实推进,品牌运营基础日趋稳固,品牌影响日益凸显。2022年,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成为内蒙古唯一入选的畜禽类品牌。

  2024年,锡林郭勒盟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品牌授权和使用管理办法,努力打造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升级版,优选6家羊肉加工企业和4家销售渠道企业进行品牌授权,通过提前锁定、全程追溯、订单收购羊源,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1.5元至2元的胴体价格与牧户签订合同,实现养殖端溢价,推动建立企业与牧户稳固的品牌共建、利益共享机制。自屠宰季以来,品牌授权企业共收购加工草原追溯羊68.8万只,较2023年增加37.3万只,同比增长118%,生产品牌产品319.6万件、5172.3吨、产品溢价达18%,全盟有4013户牧民从中受益,增收达1530万元,户均增收3813元。9月24日,行署制定出台《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溢价收购订单羊补贴方案》,引导授权企业在落实约定溢价收购标准基础上再行溢价,以不低于55元/公斤价格收购订单锡林郭勒羊。通过政策引导,各授权企业带头提高收购价格,在今年屠宰季,以高溢价(胴体价格55元/公斤以上)收购牧民订单羊20.31万只,带动全盟羊价跟进上涨,对草原羊收购价格企稳上涨、牧民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21年锡林郭勒羊品牌投入运营至2024年四年间,全盟累计加工品牌羊132.1万只,带动牧民增收5000余万元。

  品牌溢价、企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关键,在于打通销售渠道,为此我们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通过线上、线下零售渠道推动产品进入全国市场实现“优质优价”销售。我们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开设运营官方旗舰店,在杭州设立官方前置仓,组建国有冷链物流公司,品牌产品已进入授权企业全国77家直营店、专卖店和100余家餐饮连锁店。今年,锡林郭勒羊品牌全面启动渠道发展战略,通过品牌授权相互赋能,联手中石油、蒙牛、云联牧场、安娜传媒等大企业、大渠道,依托“昆仑好客”、“冷冰器”等全国连锁店,以及胖东来、盒马、华润OLE等头部零售渠道,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实现牧民增收、牧业增效、草原增绿,持续奏响产业振新“新牧歌”。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锡林郭勒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锡林郭勒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