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市人社局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为民、规范、高效”的经办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实现服务对象“不见面、网上办、零跑腿、即办理”,全力提升办事便利度和满意率。
一、推进智能化经办服务
(一)依托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社保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可一站式完成社保参保登记、人员增减变动等事项,无需再分别登录不同系统或前往多个窗口办理业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二)引入自助服务终端。在政务大厅、社区、银行网点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引入自助服务终端,方便企业和群众自助查询社保信息、打印参保证明等业务,缓解了窗口压力,切实提升了服务效率。
二、优化服务流程
针对社保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证明材料。通过数据共享和部门协同,实现部分材料的自动获取和内部流转,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制,对于一些非关键材料,企业可先作出承诺,后续再补充提交,进一步缩短了办事时限。
三、助力企业发展
(一)强化社保政策宣传。针对不同企业类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活动。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社保政策解读文章、动画视频、案例分析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企业群众普及社保知识;线下,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会、座谈会,面对面解答疑问,了解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指导和服务。
(二)降低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自2025年1月1日起,以全区为统筹地区统一确定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帮助企业能够更轻松地应对市场竞争和经营压力,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动力,截至2025年2月,已为2402户企业23765人减征工伤保险费32.6万元。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其他地区社保部门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社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例如,与公安部门共享人口信息,用于社保参保人员的身份核实和资格认证;与税务部门共享缴费信息,确保社保费征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推进跨域通办和异地可办服务。梳理跨域通办和异地可办社保事项清单,明确事项名称、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所需材料等要素,并在政务服务平台和官方网站上及时公布,方便企业群众查询办理。并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的跨域通办和异地可办服务。线上,依托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小程序等,实现部分社保业务的跨省、跨地区网上办理,达到“异地受理、属地办理、限时反馈”的目的。同时也逐步加强与其他地区社保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业务协同机制,以精准、暖心的标准化服务,及时解决跨域通办和异地可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截至2025年2月,通过部平台及综合办理平台审核申请统筹外转移92人次(其中:办理完结统筹外转入41人次,转入金额92.7万元;办理完结统筹外转出11人次,转出金额21万元);企业转机关保2人次,退役军人转入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