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盟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锡林郭勒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锡林郭勒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0—2021年)
为深入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促进农村牧区产业振兴、农牧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遵循新发展理念,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以实施乡村牧区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决守好草原生态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这两条底线,突出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短板,优化完善产业链条,做优做强主导产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发展目标。立足于建设国家重点优质良种畜繁育基地和国家重要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到2021年,牧业年度全盟肉牛存栏达到180万头、天然放牧羊存栏稳定在1000万只、舍饲育肥羊达到100万只、马存栏控制在20万匹以内;牲畜良改化程度、二代以上良种牛比重、肉牛繁殖成活率逐年提升;肉牛育肥加工取得突破性进展,羊肉精深加工水平明显提高,锡林郭勒牛羊品牌体系基本形成,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做强现代肉牛产业。肉牛产业发展主要在良种扩繁、科学饲养、育成育肥、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打造以南部区域为重点的肉牛产业带。
1.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种子工程,重点抓好种牛场、肉牛核心群建设,提升供种能力,满足全盟良种能繁母牛需求,向本交区提供合格种公牛。到2021年,全盟种牛场达到20处、核心群达到300群,基础母牛达到2.5万头,年生产合格种公牛0.5万头、二代以上后备母牛1万头。持续抓好冷配工作。农区以自然村为单位、南部牧区以浩特为单位、北部牧区以家庭牧场为单位布局冷配区,逐步扩大冷配范围和规模。到2021年,冷配头数达到40万头,本交区全部选用三代以上合格的种公牛。
2.抓好育成牛培育保护。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牧民合作社、联户以及养殖大户开展后备母牛、种公牛培育,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并做好鉴定及登记备案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良种犊牛外流问题,提高盟内育成牛供应能力。以南部旗县和阿巴嘎旗为主,2020—2021年,扶持育成牛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50个。
3.补齐肉牛育肥短板。鼓励养殖户进行改良配种,生产优质犊牛;支持农牧民联合体、合作社开展育成牛培育,提供合格架子牛;扶持龙头育肥加工企业(场)建设千头、万头以上规模大型育肥基地开展强度育肥。到2021年,建设千头以上规模育肥场19处、200—1000头规模育肥场65处、活畜交易市场16处。全盟肉牛育肥加工量达到10万头以上。
4.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将肉牛核心群养殖户培育成科学饲养、提高繁成率示范户,发挥核心群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转变饲养方式,推行农区全舍饲,南部牧区半舍饲半放牧,北部牧区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注重饲养营养搭配,大力推广肉牛标准化饲养技术,特别要解决好过冬畜补饲问题。加强农牧民算账养畜、科学养牛宣传引导,创建一批算账养畜示范户。2020年,肉牛繁殖成活率南部地区达到82%、北部地区达到78%;2021年南部地区达到85%、北部地区达到80%。
5.推进锡林郭勒牛品牌建设。加强与“肉用西门塔尔育种联合会”合作,以乌拉盖管理区为核心,推进“华西牛”新品种培育工作,争取2021年命名验收。启动“草原安格斯”、“草原夏洛莱”新品系培育工作。推进“锡林郭勒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现代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 |
1.良种肉牛引进:两年计划引进2.5万头,其中2020年引进1.5万头,2021年引进1万头(盟里调剂为主)。(盟本级财政补贴)。 2.黄牛改良:2020年完成黄牛改良82万头,其中冷配 37万头,2021年完成黄牛改良85万头,其中冷配40万头。盟本级每年投资550万元,每年争取上级畜牧良种补贴资金300万元。 3.种牛场建设:2020年达到18处,2021年达到20处。(争取上级支持)。 4.核心群建设:2021年达到300群,基础母牛头数增加到2.5万头。(盟本级以奖代补支持)。 5.育成牛培育保护:2020年扶持建设培育育成牛新型经营主体20个,培育育成牛2000头;2021年扶持建设30个,培育育成牛3000头。(盟本级贷款贴息支持)。 6.肉牛育肥工程:2020年建设千头以上肉牛育肥场8处,建设200—1000头肉牛育肥场30处,肉牛育肥加工量达到6万头以上;2021年建设千头以上肉牛育肥场11处,建设200—1000头肉牛育肥场35处;肉牛育肥加工量达到10万头以上。(盟本级贷款贴息支持)。 7.肉牛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2020年,正蓝旗顺鑫鑫源牧业公司年加工7万头肉牛生产线、太仆寺旗五丰牧业公司年加工10万头肉牛(一期5万头)生产线和正镶白旗额尔敦塔拉牛业加工线竣工投产。(争取上级支持)。 8.锡林郭勒牛品牌建设:争取2021年“华西牛”新品种命名验收;启动“草原安格斯”、“草原夏洛莱”新品种新品系培育工作。(盟本级支持)。 9.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0—2021年争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项目7个,整县推进项目实现全覆盖,全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10.蒙古牛保种:2020—2021年,建立蒙古牛保种场2处、核心群15群,保护蒙古牛5000头。(争取上级项目支持)。 |
(二)做优现代肉羊产业。肉羊产业发展主要在提纯复壮、杂交育肥、品牌营销上下功夫,在中北部和西部地区建设“锡林郭勒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加强地方良种选育提高和保种繁育。开展种羊场、肉羊核心群质量提升行动。到2021年,建立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3处,其中苏尼特羊(已建成)、乌珠穆沁羊、察哈尔羊核心育种场各1处。建设重点种羊场11处、扩繁场110处、核心群1470群,形成重点种羊场+扩繁场+核心群“一体化”的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年供优质种公羊能力达到3.5万只以上。地方良种区域以嘎查、合作社、专业户所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种公羊集中管理,持续提高种公羊质量;察哈尔羊区域应用德美羊开展纯繁和品种导血工作,扩大人工授精比重,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察哈尔羊人工授精率达到50%以上。
2.提高个体产值和养殖效益。将经济杂交作为提高肉羊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坚持市场导向,以国营农牧场为主,鼓励个体工商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开展肉羊杂交育肥。经济杂交主要以杜泊羊、萨福克羊为父本,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为母本,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经济杂交,生产的杂一代公母羔羊,通过舍饲育肥全部出栏。鼓励引导接冬羔早春羔,推行补饲育肥提前出栏,年提前出栏达到60万只以上。
3.提高畜群生产能力。通过引导和扶持标准化畜群、核心群建设,带动农牧民优化基础母羊结构,选留、调剂优质母畜,提高基础母畜比重。基础母羊比重保持在85%,母羊淘汰率保持在15%,公母比例保持在1:35以内,种公羊达到特级、一级标准。
4.实施锡林郭勒羊品牌战略。专项推进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完成《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完整的锡林郭勒羊标准体系,制定《锡林郭勒羊区域公共品牌监管办法》等规定;成立国有公司,开展品牌统筹管理和运营工作。严格执行地方品牌及标识管理办法,积极推广应用地方和企业“双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企业品牌商标),共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现代肉羊产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 |
1.国家核心育种场:2020年申报乌珠穆沁羊国家核心育种场,2021年申报察哈尔羊国家核心育种场。 2.种公羊补贴政策:2020年补贴种公羊3万只,争取上级补贴资金3000万元;2021年补贴种公羊3万只,争取上级补贴资金3000万元。 3.种羊场建设项目:2020年争取上级项目8个,投资240万元;2021年争取上级项目10个,投资300万元。 4.人工授精:2020年察哈尔羊人工授精比重达到40%,2021年察哈尔羊人工授精比重达到50%。(盟本级和相关旗县财政支持)。 5.肉羊杂交育肥:2020年肉羊经济杂交、提前出栏育肥分别达到30万只和50万只;2021年分别达到40万只和60万只。(盟本级和相关旗县财政支持)。 6.肉羊胚胎移植:2020年在镶黄旗、正镶白旗开展察哈尔羊胚胎移植500枚,2021年550枚。(盟本级和旗县财政支持)。 7.锡林郭勒羊品牌建设:2020年制定《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制作《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宣传视频》;举办《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整合上级专项资金330万元。完成其他相关任务,开展品牌统筹管理和运营工作。 |
(三)做精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马、骆驼、传统奶制品等特色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1.马产业发展。以实施保护补贴政策、建立保种场、核心群等措施为抓手,在东乌旗、西乌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东苏旗实施蒙古马、锡林高勒马保护工程。开展产品马、竞技马、仪仗马等新品种新品系定向培育和良种马繁育工作。促进策格(马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建设中小型马奶生产加工企业。建设盟疫控中心马病实验室,开展马属动物疫病检测和研究,推动马属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抓好阿巴嘎旗现代马产业园建设项目。
2.传统奶制品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推动奶业振兴若干措施》和《关于推动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研究制定我盟《促进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正蓝旗、锡林浩特市、正镶白旗、镶黄旗和阿巴嘎旗等传统奶制品主产区因地制宜发展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奶牛。到2021年,全盟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其中荷斯坦、娟珊牛3万头、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22万头,奶产量稳定在65万吨。扶持中小规模养殖场和传统奶制品加工厂、有一定规模的小作坊100家以上。
3.骆驼产业发展。整合驼资源,积极与新疆、阿拉善盟等地区及金驼乳业等企业的合作,探索培育以乳、肉、毛加工为主的驼产业。建立苏尼特双峰驼选育保护基地2处,培育苏尼特双峰驼养殖专业户100户。
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和项目 |
1.蒙古马保护工程:保护蒙古马4500匹,上级补贴资金450万元;蒙古马家系保护15个,上级投资200万元;蒙古马保种场建设1处,上级投资40万元。 2.马奶加工项目:2020年支持马奶加工10处,争取上级投资500万元;2021年支持马奶加工15处,争取上级投资750万元。 3.新品种培育项目:开展锡林郭勒马新品系培育工作,上级投资500万元;新建进口马纯种繁育场1处,上级投资60万元。 4.马属动物疫病监测:年开展马属动物疫病监测13000匹,上级投资100万元。 5.马病实验室:2020年建立盟疫控中心马病实验室,上级投资400万元。 6.现代马产业园建设项目:2020年实施阿巴嘎旗现代马产业园建设项目,上级投资1600万元。 7.传统奶制品项目:2020—2021年支持中小规模养殖场和传统乳制品加工企业100处,争取上级投资5500万元。 8.苏尼特双峰驼保护:2020—2021年,建立苏尼特双峰驼选育保护区2处、培育专业户100户4000峰。 |
三、现代畜牧业支撑体系
(一)夯实饲草料保障体系。一是扎实开展草原修复治理工程和人工草地建设,到2021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规模达到160万亩,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左右。加强天然打草场保护利用,努力扩大新增打草场面积。二是坚持“草畜一体、为养而种”,推进农区、半农半牧区“粮改饲”项目,扩大青贮玉米、青谷草、青莜麦等饲草料作物及苜蓿等优良牧草的种植规模,2020年争取国家“粮改饲”项目45万亩,全盟苜蓿保有面积达到15万亩。三是建立完善饲草储备制度,健全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合作社)三级储草体系,逐步由应急抗灾救灾向制度性防灾减灾转变,由保命式防灾减灾向季节性营养均衡转变。加强流转草牧场管理,健全并充分发挥草牧场流转服务平台作用。四是鼓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饲草料加工业,支持利用灌木加工饲草料,有效减轻天然草原供给压力。建立种植、收贮、加工、配送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加强科技支撑体系。一是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继续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在良种繁育、绿色高效养殖、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饲草料种植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二是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肉牛、肉羊育种创新能力,加强繁育体系建设;开展蒙古马、蒙古牛、双峰驼、锡林郭勒马种质资源保护,推动开发利用。三是强化家庭农牧场主和合作社理事长培训,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定向培训,做到指导到户、培训到人。四是以大数据与畜牧业融合为抓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追溯)等技术,构建锡林郭勒畜牧业大数据平台,推进畜牧业信息化。
(三)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以口蹄疫、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禽流感、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抓好强制免疫、检疫监管、疫情排查、监测预警、消毒灭源等工作,做到应免密度和质量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二是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对养殖、运输、屠宰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执法,严防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三是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强化嘎查村防疫员管理和培训,提高基层防疫员业务能力;实行按劳分配制度,鼓励其在诊疗、配种等方面有偿为农牧民服务,提高收入,保障基层防疫队伍稳定发展。四是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强化执法监管水平,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要求,全面试行食用畜产品合格证制度。
(四)建立完善新型经营体系。一是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家庭牧场。把适度规模家庭牧场作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重点,完善不同地区建设标准和认定标准,积极开展家庭牧场认定和示范家庭农牧场创建活动。二是规范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空壳社”专项清理行动,从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加强登记管理等方面对现有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积极开展农牧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工作,推进国家、自治区、盟、旗县示范社四级联创,盟里每两年开展一次盟级示范社评定工作。到2021年盟级以上示范社达到200家。三是注重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农牧民合作组织。引导牧户进行草原资源整合、牲畜统一管理、联户规模经营,开展资源、资本、劳动、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合作与联合,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大力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品牌联合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21年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家,自治区级50家。进一步深化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推进农牧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五是扶持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培育“党支部+合作社”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安排适宜项目组织实施,引导龙头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结对机制,增强嘎查村自我发展能力。到2020年,全盟所有嘎查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到2021年,创建一批“党支部+合作社”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示范嘎查村。
(五)完善畜产品流通体系。一是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抓住国家以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加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补齐我盟冷链物流短板。二是引导本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走出去”,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品牌专营店、体验店、商超专柜及自营餐饮店等,扩大产销对接,激励经营主体在区内外重要消费市场建立直销配送网络。三是指导生产企业建立电商销售平台,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发展“互联网+”,扩大电商平台市场份额,提升产品附加值。
(六)创新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牧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措施,完善支持政策,引进和培育一批由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牵头开展的畜牧业服务组织,逐步构建专业化分工、服务体系充足、供需匹配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市场运作、试点先行的原则,抓好疫病防治、牲畜改良、打捆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培育一批“专业技术高,服务能力强,社会反映好”的示范服务组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修订肉牛产业扶持政策,重点补短板,支持核心群建设、育成牛培育、肉牛育肥等环节;制定肉羊产业扶持政策,围绕“锡林郭勒草原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重点支持地方良种提纯复壮、错季出栏等工作;充分调研,研究金融扶持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畜牧业投入保障机制,加大盟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畜牧业发展。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畜牧良种推广、奶业振兴、马产业发展、粮改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支持。
(三)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项目库建设,谋划和编制一批符合国家、自治区“三农”领域项目储备指南要求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论证评审等工作流程,增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完善项目资金监督检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审计监督、跟踪问效、督导检查力度,切实提升支牧政策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通过算账养畜、典型示范,多方位、多角度宣传国家、自治区和我盟畜牧业发展相关政策,宣传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做法,引导广大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科学饲养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
表1:2020—2021年全盟畜牧业工作投资计划表
表2:2020—2021年全盟良种肉牛繁育体系建设计划表
表3:2020年—2021年全盟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建设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