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政府或建设单位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
|
1
|
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北方胜利电厂2×66万
千瓦机组项目灰场和运灰道路(变更)
|
电
厂
东
南
方
向
直
线
距
离
约1
2
Km
、
南
距
G
3
0
3
国
道
约
2
Km
|
锡
林
郭
勒
热
电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北
方
胜
利
电
厂
|
北
京
国
寰
环
境
技
术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项目位于电厂东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2km、南距G303国道约2km、为山谷露天灰场。灰场两侧山顶与沟谷底部高差约为40m,沟谷大致为东西走向,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
2015年6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以《关于北方电力锡林热电2×660MW煤电一体化工程环境报告书的批复》(内环审[2015]51号)批复了北方电力锡林热电 2×660MW 煤电一体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工程拟建设2×660MW容量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配置2×2102t/h的超超临界直流炉,同步建设脱硝、除尘、脱硫等系统,配套建设输煤系统、除灰渣系统、供排水系统及南煤矿灰场等公用及辅助设施;批复南煤矿灰场占地面积3.8hm2,为全封闭型式平原灰场。由于原工程设计贮灰高度达到27m,堆灰高度太高,不利于灰场的贮存和运输,环境风险和工程造价也相对较高,2016年5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关于《华能北方胜利电厂2×660MW煤电一体化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原则同意调整会场工程设计。
本变更工程灰场管理站劳动定员8人,项目投资为174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96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0.9%。
|
一、大气污染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大气污染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变更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大气污染源包括:施工开挖机械及运输车辆所带来的扬尘;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积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积、运输过程造成的扬尘和物料洒落产生的粉尘。
防治措施有: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墙,对施工现场临时堆放土方洒水,保持其含水率及表面潮湿,减少扬尘产生。对堆放易起尘的污染源采取遮盖、洒水、封闭等控制措施;施工现场的垃圾、渣土、沙石等及时清运,建筑施工场地出口设置冲洗平台;对长期堆放的废弃物,采取覆绿、铺装、硬化、定期喷洒抑尘剂或稳定剂等措施。对运输白灰、水泥、土方和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严密遮盖,避免沿途撒落。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经常洒水防止扬尘。
(二)施工期大气污染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有:灰渣出厂前进行增湿,设计含水率为15%-25%;采用密闭式车辆,对运灰车辆定期维修保养,确保运输车的密封性能良好,对于卸灰后的车辆进行冲洗,对运灰车辆限速,不得超过40km/h;灰场采用分区分块运行,堆灰时采用分层碾压,每层铺灰厚度为0.3-0.4m,调湿灰运到灰场后及时碾压,碾压灰的干密度应控制在10KN/m3左右;堆灰作业过程,该对作业区域进行围挡隔离防护,防止飞灰污染影响,灰场在大风天气停止堆灰作业;灰面洒水采用汽车喷洒;对于灰场的碾压作业面,定期洒水抑尘;对暂时不堆灰的区域覆盖一层薄土或采用活性材料喷洒在灰渣表面抑尘,在灰场周围种植一圈10m宽的防风林,在灰场南侧设置防风抑尘网,防风抑尘网高度至少高于堆灰面高度2米,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灰场洒水量,抑尘。
二、水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水污染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防治措施有: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或用于抑尘;本工程施工人员约15人,施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38 m3/d,在灰场区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吸污车定期抽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二)运营期水污染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评价区无地表水系分布,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车辆冲洗废水。
生活污水量为48.96m3/a,场区设防渗化粪池,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场地绿化,不外排;车辆冲洗废水产生量为5.18m3/d,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灰场截洪沟将周围山坡汇水通过排水管引至下游消力池;灰场内排水竖井收集灰面径流水,通过排水管引至下游的消力池内,作为灰场抑尘用水。
三、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设计灰场土石方总量为21.30万m3,运灰道路动用土石方总量为1.52万m3,本项目设计灰场和道路工程弃方和填方平衡,不产生弃土;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为: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5kg/d,对施工垃圾集中收集,按环卫部门要求定期清运。
(二)运营期工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为人员生活垃圾
贮灰场固废主要是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9t/a,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后按环卫部门要求定期清运。
四、噪声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噪声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噪声来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运输车辆噪声。
噪声源强较大的有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装载机、挖土机、自卸卡车、打桩机等,噪声值为80dB(A)左右,项目新建运灰道路南侧约65m处为砖瓦厂家属院,目前正在实施搬迁,防治措施有:夜间禁止施工,选取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管理,灰场区周围200米没有环境保护目标点,灰场施工期噪音对外环境影响不大,新建运灰道路200m范围内有1处声环境敏感点,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限制车速,禁止鸣笛,施工期噪声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消失。
(二)运营期噪声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噪音主要为运输车辆噪音影响。
灰场作业设备均为移动设备,经噪声预测分析,在距离声源的距离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变更工程距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近距离为660m,灰场占地土地类型为建设用地。本工程土石方总量为21.30万m3,新建运灰道路动用土石方总量为1.52万m3,根据设计工程无弃方,项目施工和运行对评价区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报告书》给出的生态防护措施有:采取设置防风抑尘网等有效扬尘治理措施减轻扬尘对保护区试验区的影响;建设单位加强管理和员工宣教,不得扰动、伤害野生动物;在灰场东北侧设浆砌石截洪沟,在西北侧截洪沟末端布设消力池,施工结束后,设计对灰场周边施工区及空地和灰场管理站进行绿化,对运灰道路两侧进行覆土进行恢复植被。
施工前对贮灰场区和运灰道路两侧绿化区进行剥离表土,表土剥离量分别为2.74万m3和0.15万m3,表土临时堆放于贮灰场西南角空地,对堆存表土采取密目网苫盖防护措施;贮灰场主体施工结束后,对贮灰场外围施工扰动区和空地以及截洪沟周边施工区和堆土区设计人工种草措施,在管理站围墙内周边栽植油松,面积0.02 hm2;空地种植草坪,草种选择早熟禾,面积为0.02hm2;运灰道路两侧空地人工栽植柠条,树间空地种草,每侧1行,防护长度3400m,防护面积为1.02hm2;草种选用羊草及披碱草。
灰场运营期定期对贮灰场洒水抑尘,在灰场四周种植10m宽的防护林,定期灌溉、维护绿化带,保发挥防尘功能;灰场分区分块使用,分层堆灰碾压,碾压区灰渣堆贮延伸坡面基本上保持1:10的坡度,压实系数≥0.94,干密度≥10.0kN/m3。每一局部区段的堆筑碾压,划分条块,集中堆贮,减小飞灰作业面面积;按每车灰量、铺灰厚度,划定每堆灰的间距,矩阵式排列,定点卸车。推铺碾压,沿灰堆序列往返进行,车辆在现场依次有序,填埋堆体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后,及时进行封场,贮灰场封场后贮灰场覆土后种植适宜当地的植被(草种选择当地草种本氏针茅、羊草等)
对项目封场后采取生态恢复措施:贮灰场终期封场闭库时,在堆灰体平台及边坡采用剥离表土进行回覆表土,用于植被恢复,覆土厚度约15-20cm,覆土面积17.96hm2,覆土量为2.74万m3,本工程植被恢复目标为95%以上,保存率为90%以上。
|
第一次公示:
第二次公示:第二次环保信息公开(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于2019年8月29日-2019年9月11日在锡林郭勒新闻网(www.xilinhaote.gov.cn)进行了项目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2019年8月30日和8月31日在锡林郭勒日报进行了两次报纸公示;期间在评价范围内敏感保护目标进行了现场张贴公示。项目第二次信息公开期间,建设单位未收到公众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意见。报批前公示:2020年6月12日,建设单位在报批环评报告书前,在锡林郭勒新闻网(http://xilinguole.nmgnews.com.cn)对报告书全本和公众参与说明进行了报批前公示,本项目公众参与内容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
|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0年8月31日我局拟对以上建设项目(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8月31日-2020年9月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方式: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局 0479-8108744(传真)。邮编:0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