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居色彩斑斓之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3-05 11:13:29 来源: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局

  二连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色彩斑斓的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辖区面积4013平方公里,边境线长72.3公里,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我国最捷近欧亚大陆桥的中通道和“桥头堡”,是共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综合性枢纽口岸、对蒙经贸合作的主要通道和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正式获批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

  近年来,二连浩特市紧扣把全要素全方位治理格局、生态经济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制度机制立起来的目标要求,始终牢记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国之大者”,倾力打造“三区两典范一窗口”,建设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区、口岸绿色发展示范区、中蒙生态文明试验区,树立资源型缺水城市节水典范、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治理典范,打造生态文明对外传播窗口,探索了具有口岸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23年10月,二连浩特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全面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二连浩特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部源头,是国家“三区四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带,全市荒漠化面积36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91.2%,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284.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1%。作为生态本底脆弱地区,二连浩特市始终把防沙治沙摆在重要位置,全力全速推进实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三北”六期项目、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累计治理沙地41万亩。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51万亩。截至目前,二连浩特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1060.8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23%,较“十三五”期间提高3.54个百分点。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多年来,二连浩特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工业炉窑、燃煤锅炉、VOCs、机动车污染治理和“散乱污”、扬尘污染专项整治等,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稳定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稳步推进水污染防治,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及达标监管,完成城镇污水设施提标改造,开展集中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第二水源地建设和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辖区内无黑臭水体,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达标排放率稳定在95%以上。扎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重点单位、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监管力度,推进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工业废物处置率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完成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4%以上,无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加快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稳中有进

  二连浩特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优势特色,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推动绿色转型上做文章。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支持二连浩特等地与蒙古国毗邻地区试点开展风光项目等合作”列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完成偏远地区牧户用电升级改造和新能源转网电项目,积极推进蒙能15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70MW+30MW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国家首个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落地建设,建成、在建及待建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50万千瓦,2024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发电量达到5.8亿千瓦时。“支持二连浩特等地与蒙古国毗邻地区试点开展风光项目等合作”列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加快培育壮大绿电+先进优质高载能产业,推动重点行业绿电替代、节能降碳改造,2023年底二连浩特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1.19%,降幅超自治区下达锡盟进度目标11.59个百分点。                             

      携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美丽内蒙古先行区

      立足边境生态实际,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合作,先行先试提出建设中蒙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推动建立口岸环境治理新模式,创新打造我国首个跨境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文明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激发生态文明建设新效能。目前,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已与扎门乌德市政府举行官方会晤并签署《中国二连浩特市—蒙古国扎门乌德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合作会谈备忘录》,双方就建立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达成一致。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的《建设亮丽内蒙古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合作框架协议补充事项备忘录》,提出“指导内蒙古推动建立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出台《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二连浩特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围绕共建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开展合作”。同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支持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周边口岸城市打造生态文化对外传播交流互鉴窗口”。                              

       这里环境优美、毗邻蒙古,被称为“北疆明珠”;这里苍茫神秘、生机勃勃,被誉为“恐龙故里”;这里商贾往来、贸易频繁,被名为“千年茶路”;这里空气清新、绿意盎然,被赞为“宜居之城”。二连浩特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具有口岸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正向着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口岸城市大踏步前行,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内蒙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

  终审 | 李海龙

  复审 | 赵   鹏

  编辑 | 米保超

  供稿 | 王建伟

分享